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北大清华为什么每年都要争抢高考状元?


每年高考过后,北大清华都会上演抢人大战。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状元只是一个名头,高考状元并不比全省第五名,甚至第十名的能力高多少。而北大清华如此费力争抢,其背后更多的是实际的考量。


首先,高考状元在很多时候有偶然性,很多报道都能看出,一些高考状元高中三年连全校第一都没考过(但是不会太差,一般也是前三名),但是高考居然考了个全省第一,可以说,如果再来一次高考,这个人有90%的可能性不是状元。

其实每年有实力争夺状元的,全省大概有500名左右,试题对不对口味,自己的发挥,种种原因都会导致几分到几十分的差别,历史上有太多模考全省第一,高考全省三百名的例子,你能说这些人水平差?实际上全省三百名的这位同学,后来在浙大混的非常好,本科毕业被美国顶尖高校录取——而当年比她多考几十分进了清华的,反而达不到这个高度。

因此,生源质量在一定范围内和分数并不完全挂钩,那为什么北大清华要抢状元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北大清华要的就是这个虚名,这个名声对于维持它的声誉度至关重要——换句话说,某个省的高考状元只是超常发挥,综合能力不如考全省第二十名的,但是在招生环节中,高考状元的价值是后者的几十倍。

其实就是一种羊群效应:如果状元被隔壁北大招走了,那么带来的示范效应,就会使很多前十名,前五十名和前一百名的学生都去那里而不会考虑清华。而如果全国普遍出现这样的情况,就会出连锁反应,清华的声誉度就会下降。

因此,北大清华每年都会有抢人预算——说白了,就是拿钱砸。


记得2007年重庆有个文科状元,在两个学校的争抢中,好险没有学上。此人叫黄文帝,本来目标锁定北大。但是清华招办的人居然拿巨额奖金诱惑,让他放弃北大志愿,报清华,入学发20万奖学金。黄文帝是贫困生,你想想看20万,2007年对一个学生来说的诱惑有多大。更搞笑的是,据说当年清华在重庆没有名额,但是招生组的人说,没事,我给你在别的省调一个指标过来,但是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录取出了幺蛾子,黄文帝一度无法录取——高考状元没有学上,险些成为当年高考最大的笑话。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年高考结束,全省前20名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都会被北大清华拿到,接下来就是长达一两周的你死我活的争抢。

没办法,只要应试教育的体制持续下去,高考状元就有其对应的市场价值,每年高考过后的状元抢夺大战,犹如世界杯之后各大豪门俱乐部争抢球星,道理是一样的:皇马巴萨好像是清华北大,只有拥有C罗或者梅西,才能称得上是豪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