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政治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一、商品

1.商品含义

(1)条件: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是成为商品的前提条件,用于交换是成为商品的必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这里的“交换”就是“买卖”,其近义词有“销售”、“出售”、“交易”、“贸易”等。

(2)不同为什么要交换:使用价值不同;不同商品之所以能够交换:都是劳动产品,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价值。

(3)商品交换的实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2.商品的基本属性

(1)统一: 商品是使用价值(自然属性)与价值(社会属性、本质、特有)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强调产品质量),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不是商品。

(2)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两个人基本属性。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的实现。

注:物美价廉、优质优价

二、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产生:

偶然的物物交换(不等价)→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不固定)→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这种交换要想完成,双方必须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反之,就不能成功。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交换次数增加,范围扩大,物物交换的缺点越来越明显。克服物物交换缺点的办法是用大家乐于接受的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时,货币产生。

2.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注意:金银之所以能够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是因为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的特点。(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3.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易混点比较1:比较货币和一般等价物

区别:时间、是否固定;联系: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易混点比较2:商品与货币的关系

区别:含义、时间先后;联系:货币是(特殊)商品

4.货币与财富

(1).从一定意义上讲,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2).对待金钱应该“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3).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认为金钱是万能的拜金主义要不得,我们一方面要努力为国家创造财富,一方面也要养成把金钱花在需要它的地方,让自己在精神文明上也上一个台阶。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纯洁。

盲目崇拜金钱是错误的。货币产生前,金银作为自然物就已经存在,它与其他商品并没有本质区别。货币产生后,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好像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但它从本质上看只是一般等价物,与其他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我们必须从本质上明确对金钱的崇拜是错误的。

三、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首先要强调“基本”,它是指当货币产生时,货币就具有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职能。后来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又衍生出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扩展性延伸:比较货币的五种职能

易混点比较1:比较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一种基本职能(“点”),而商品流通则是商品交换的一种形式(“线”)。但两者又是不可分割的,正是由于有了货币,才有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即商品流通,而货币在这个流通过程中的作用,就是流通手段。

易混点比较2:比较物物交换和商品流通

区别:(1)含义(2)交换公式不同:商品——商品;商品——货币——商品(3)交换的特点不同:买、卖同时进行,是同一过程;买和卖在时、空上是分离的

易混点比较3:比较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利用关键词:前者是钱货两清的消费;后者是提前或延期支付(预订、定金、债务、地(房)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四、金属货币与纸币(金属货币——铸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1.纸币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国家可以规定其面值,但不可规定其购买力)

2.纸币的优点:第一,纸币印刷成本比金属货币铸造成本低得多;第二,纸币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可以防止贵金属的无形流失;第三,纸币比金属货币更容易保管、携带和运输。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拓展性讲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关系

区别:含义、表现、原因、后果、解决办法(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紧缩性财政和货币政策;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联系:实质、危害、宏观调控克服

理解:

过多:“热”、物价持续上涨、贬值(通货膨胀)

过少:“冷”、物价持续下跌、升值(通货紧缩)(比较思考其后果与措施)

4、比较金属货币与纸币

区别:含义、产生(原因:交换困难,足值与不足值;过程: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从货币充当流通手段职能中产生)、属性(有价值;无价值,是价值符号)、职能(5个;2或3个)

联系:无货币就无纸币;纸币代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职能;纸币发行量要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

五、结算与信用工具

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非现金)结算。前者是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后者是双方通过银行转帐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经济往来中常用的信用工具

(1)信用卡

含义: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

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收据。

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六、外汇和汇率

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服务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理解这个含义要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外汇执行的是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第二,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一般不是本国货币,而是外国货币即外汇,对中国而言,美元、欧元、英镑、日元都是外汇;第三,它主要是用于国际市场上国际间的结算。一般来说,在国内市场不需要支付外汇,只要支付本国货币即可。我国的本币就是人民币。

这里还要区分外汇和外币的有关问题。外币和外汇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范围。首先,外汇包含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就是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其他内容(外币支付凭证:票据、存款凭证等;外币有价证券:债券、股票等;其他外资证明),外汇的主要内容是外币支付凭证。其次,外汇包括外币,但外币并非都是外汇。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因为外汇的实质是国际支付手段,如果某种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它就不能成为国际支付手段。

2.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又被称为汇价。

在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并且如果100单位外币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注:汇率与币值的关系

哪一种货币的汇率升高,则意味着这种货币升值;哪一种货币的汇率跌落,则意味着这种货币贬值

3.正确认识人民币升值。

升值:利于进口、外出旅游、留学、对外投资、偿还外债;不利出口、不利引进外资,导致资本大量外流、贸易逆差,就业压力大

贬值:利于出口、扩大就业、引进外资;不利进口、对外投资、引进技术,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拓展性思维:现阶段我国人民币不断升值,为什么国家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人民币升值会使我国出口商品的成本增加,国际市场价格上升,从而影响外需的扩大。但是人民币升值从而导致企业竞争加剧,利润空间减少,所以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必须走依靠科技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的道路,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民币币值关系到我国与许多国家的经济利益问题,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我国为了打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没有对人民币币值作出较大的调整和干涉。但是我国为了扩大外需,给予出口企业许多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提高了出口退税率,进行了增值税转型改革等,这样做都能够降低企业的出口成本,扩大外需。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