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政治

2016-2017年秋季学期高二上政治期中试题..

重庆十一中高2018级高二上中期考试
政治试题
( 满分1 00,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借指天空、宇宙)。”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来源
A.哲学是高高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
B.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
C.哲学源于人类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哲学能指导人们生活得更美好
2.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 
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A.①④      B.①②③     C.① ③       D.②③④[来源:学  科网]
3、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比,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被人们戏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任何旧的哲学相比
①它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它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③它认为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旧的哲学不认同 
④它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这句话说明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上帝造人”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人不能两次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天地合而万物生”与“人的理性为万物立法”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与“我思故我在”
6、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下列观点中与贝克莱的观点同属一个哲学派别的有
①心外无物            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③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 子”。下列选项中与“两个对子”对应正确的是
①理在事先----断章取义   ②形存神存----心外无物
③掩耳盗铃----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刻舟求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搭载着“嫦娥三号”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准确入轨,发射圆满成功。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角度看,人类成功探索太空,要正确处理
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②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把握时代脉搏,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9、2014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写的系列丛书《新大众哲学》正式出版发行。这套丛书之所以应运而生在于能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解答当下人们在生活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新大众哲学》应运而生是因为
①真正的哲学把握了时代发展的脉搏
②真正的哲学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力量
③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能够指导人们解决现实问题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无论是唯物主义哲学家, 还是唯心主义哲学家,都只是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对象、现实、感性,把人类活动排除在实践之外,是一种纯粹的“经院哲学”。据此回答1011题。
10、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包括
①朴素唯物主义者      ②机械唯物主义者
③辩证唯物主义者      ④历史唯物主义者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性,是因为它
①是指导无产阶级“改变世界”的科学
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③为无产阶级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
④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正是有 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 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       ②第一种属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③第二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④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1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 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B .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
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
14、甲、 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甲说:“ 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应是
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C、两者各自片面地 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形态而言的
15.中央气象台2013年10月30日发布未来三天全国天气预报,西南地区淮河流域等地有小到中雨。东北平原黄淮江 淮等地有轻雾或霾,材料表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6、近来,“时间都去哪儿了”成了一个非常热闹的话题,人们纷纷感慨时间易逝、岁月无情。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②事物的性质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③时间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人们对时间的感慨取决于主体的感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号”的成功返回以及“嫦娥二号”的成功实施,表明我们已经熟练掌握“上天”的技术,但是“入地”的本领还非常有限。例如 对地壳运动的知识却知之甚少,人们还不能够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以致地震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由此可见
A.并非所有事物都有运动的规律
B.有些规律是可知的,有些规律是不可知的
C.如果认识了地震规律,就能改变地震规律
D.真正把握规律,才能有科学预见性
18.“我的幸福公式”登上某网站焦点专题榜,以下是一些网民的“2013+?=幸福”的幸福公式:
网民“天天美食”:2013+物价适宜+放心餐桌=幸福
网民“劳动致富”:2013+找到工作+涨工资+不拖欠=幸福
网民:“难得一笑”:2013+有车有房+环境优美+心情愉悦=幸福
这表明
①幸福是人们主观感觉的产物 ②幸福与人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 
③ 人们的幸福源自需求的满足 ④幸福没有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9.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对每一 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 似驼、眼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 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①观念的东西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②一切观念都是对现实的模仿 
③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④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本质“原型”
A .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20、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你吃了吗”、“你忙什么”,到九十年代和现在的“你买房了吗”、“你炒股了吗”、“你旅游了吗” 等。随着时代的变迁,“问候语”的变化从另外一个侧面真实地见证了老百姓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这说明
①意识和存在如影随形,不可分离
②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 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④任何意识的产生都有物质原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1.为了完成我国航天员太空行走的航天壮举,我国科学家做了长期、精心的准备,制订了周密的方案。这说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独立性 
③意识活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④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费尔巴哈曾对各国的神进行认真的考察,发现各国的神,无论其形象、衣着、使用的语言,还是发号施令的方式,都同那个国家的现实生活极为相像,几乎是该民 族现实生活的翻版。回答下列各题。
22.费尔巴哈的发现启示我们,宗教所描绘的世界
①源于现实世界 ②反映现实世界 ③就是现实世界 ④影响现实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神在不同国家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各不相同,其原因是
A.神的形象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
B.神的形象所反映的客观存在不同
C.神的形象在自然界的发展中产生
D.神的形象属于客观实在的范畴
瑞士神经学家马克拉姆称人脑工程”预计在2023年前完成。届时人脑工程”研究小组将在计算机上制造一个完整的人类大脑的模型一“仿真人脑”。据此回答24~25题。
24.人类能够制造“仿真人脑”,说明
A.人类可以改造规律满足自身需要
B.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C.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D.自然界是客观的
25.“仿真人脑”将会在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等疑难杂症、研发新超级计算机和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据此有人说,“仿真人脑”也有意识,能 够完全取代人脑。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
A.肯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B.否认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肯定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
D.否认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26、科幻文学的最大魅力不是描写已经发生的事情,也不是描写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是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科幻文学
A.是虚构的世界,是现实世界发展的更高阶段
B.拓展人类的想象力,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C.任意想象,不符合现实生活,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D.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缺乏社会实践基础
27、心理学家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许多小鱼放在同一个大水箱里,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最初,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起进攻,但每次都碰壁了。多次进攻无果后,它放弃了努力。后来心理学家取走玻璃挡板,小鱼在鳄鱼身边游来游去,但鳄鱼始终无动于衷,最后饿死了。“鳄鱼试验”进一步佐证了
①动物心理没有能动性,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②动物心理没有适应性,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③动物心理没有创造性,不能通过行动改变环境以满足生存的需要
④动物心理没有主观性,不能创造现实世界所没有的幻想的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自古逢秋悲寂寥”“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在秋的文化意识中,悲秋也可以算得上是“普遍”的意识了,秋成了一种凄凉、伤感、悲苦的象征。但是,秋的描写也有欢快的调子,如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些差异的存在说明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美感是带有主观性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别
D.意识有时候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9、“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 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诗》理解正确的是x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展,人的意识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力量,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A、意识的能动作用总有一天会超过物质的决定作用    
B、人类总有一天会穷尽对一切事物的认识
C、意识的能动作用再大也 是第二位的            
D、人类永远也摆脱不了作为自然界奴隶的命运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是内蒙古半农半牧草原上恢复生态、建设“美丽中国”的新鲜场景。草原散养牧鸡,鸡吃草籽、昆虫,不用饲料添加剂,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牧民收益,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牛羊改吃农田秸秆,既可让过度放牧的草场得到休息,又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避免其田间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而粪便或沼渣还田又增加了农田地力。这一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运用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材料中“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建设“美丽中国”新模式所体现的哲学道理。(9分)

32、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时隔12年夺得奥运会冠军,再次登顶。为了更好地提高作战水平、为国争光,在备战期间,女排团队制定了严密、详实、科学的生活和训练计划;重点研究了巴西、美国等女排强队的技战术特点;深入研究女排运动的规律。
    在长期的女排运动中,中国女排形成了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不仅使中国女排不断创造辉煌,而且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分析 材料是如何体现意识的作用的?(9分)

33、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 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逐步融入城镇。
 推进新型城镇化,要考虑当地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切忌盲目求快,一哄而上。城镇化要立足长远,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城镇化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搞“千城一面”。 城镇化建设不能搞城市“大跃进”、人为“造城”。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应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0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存在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械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面对这种状况,人类逐步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材料体现了哪些哲理?(12分)

重庆十一中高2018级高二上半期考试政治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C D B C B D C D  A B C B D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D B B B A A B  C D  B B C B C
二、主观题
 31、答案: (1)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的新模式,恢复草原生态和农田地力,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体现了人在生产活动中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与利用,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2)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的新模式是人们在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这一新模式体现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大胆创新,打破传统生产模式,趋利避害地改造自然,实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可持续发展。
32答案:①为了提高作战水平、为国争光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重点研究强劲对 手的特点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深入研究 女排运动规律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这些都体现了意识在人能动地认识世界中的作用。(3分)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在女排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我们一定能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体现了这一点。(3分)
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的调控作用。高昂的精神能催人向上,使人奋进。女排精神是一种高昂的精神,对我国女排运动员和教练员有强大的激励作用,从而能不断取得辉煌的成绩体现了这一点。(3分)
33、答案: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要考虑当地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科学规划,充分体现地方特色,不搞“千城一面”。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我们既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又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因此,城镇化建设不盲目求快,一哄而上,不搞城市“大跃进”、人为“造城。
34、答 案:自然界具有物质性,要求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对自然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人的活动由于违背自然规律,所以受到自然的惩罚。环境破坏,生态危机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就是证明。
槰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面对环境破坏,生态危机 的实际,人类逐步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
④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