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第二章知识点同步指导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第一节  秦朝的统治一、秦朝的统一(一)条件1.具备社会基础。2.人民渴望统一。3.秦国国富民强。4.赢政的个人因素。(二)经过灭六国(前230~前221)—统一越族—统一西南—取河套(三)疆域东—大海;西—陇西;南—南海;北—长城(四)都城:咸阳。(五)意义1.奠定基础。2.提供条件。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一)建立

           项目                        内    容            
           政            治                        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经            济                        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            统一度量衡。            统一货币。            统一车轨,修驰道。            
           文            化                        书同文            焚书坑儒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二)评价1.积极方面:(1)为维护封建统一提供了条件;(2)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消极方面:大大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三、秦末农民战争(一)原因1.徭役繁重。2.刑罚严酷。3.赋税沉重。4.土地兼并严重。(二)经过1.陈胜吴广起义(1)时间、地点:公元前209年,大泽乡。(2)建立政权:在陈建立张楚政权。2.刘邦项羽灭秦:前207年。(三)意义:第一次;推翻暴秦;改善统治;首创精神;布衣将相。第三节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一、刺史制度(一)建立1.时间:汉武帝后期。2.性质:监察制度。3.内容:(1)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州,州作为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2)刺史级别不高,但巡察时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4.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二)演变1.时间:东汉。2.内容:(1)东汉时期,刺史监察权力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增加了地方政权和军权。(2)东汉末年,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二、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存(政体)(一)出现1.原因:铲除异姓王;“惩戒亡秦孤立之败”。2.构成:王国与侯国两级。3.影响:诸王势力不断膨胀,形成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二)解决1.措施:(1)“推恩令”。(2)“附益之法”。(3)削夺部分王侯爵位。2.教训:郡国并行,不利于国家统一管理,且有分裂危险。三、察举制(选官制)(一)三代实行贵族世袭制,春秋战国增加按军功爵位高低选官办法。(二)建立—西汉1.目的: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需要2.时间:汉武帝3.性质: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4.内容:察举、皇帝征召等。5.作用:各方面人才的涌现,是汉武帝时期鼎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成为两汉选官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三)演变1.时间:东汉2.内容:(1)注重举孝廉。乡举里选。(2)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四、编户齐民(一)编户制度1.性质: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2.内容: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财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二)编户齐民对封建国家的负担1.赋税:田租、人口税(算赋、口赋)、更赋。2.徭役、兵役。3.杂税、杂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