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生物

高考生物基础成人高考通关:种群



高考生物基础通关:种群


大家累的时候,问问自己,为了什么在坚持?你坚持的目的就是你继续的动力!

我们今天来看种群的知识,

【问题1】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与迁出,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答案】对

【解析】

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与迁出、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点拨】

咱们再来把这个知识梳理一下,

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 种群密度 ,

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是: 出 (迁出率) 生 (出生率) 入 (迁入率) 死 (死亡率),

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年龄组成( 预测 种群数量变化,根据种群年龄结构不同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问题2】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被再次重捕的概率减小,由此将会导致被调查的种群的数量较实际值偏小。

【答案】错

【解析】

这种情况下会导致被调查的种群的数量较实际值偏大。

【点拨】

先来看一下这个公式是什么样的


高考生物基础通关:种群



高考生物基础通关:种群


被标记过的难以被再次捕捉,即“第二次捕捉中的标记数”减小,其他两个条件不变,

所以,总数变大。

【问题3】

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成人高考中,达到K/2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答案】对

【解析】

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K/2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点拨】

K值是什么?环境容纳量,指该环境下能够容纳某一种群的最大量。


高考生物基础通关:种群


根据上面这个图,种群数量最终会保持在K值稳定不变,对吗?

错的!这是拟合出来的曲线,而不是实际的种群数量,种群实际数量会在K值上下波动。

【问题4】

动物种群密度都不能用样方法,因为动物能活动,只有植物能用此方法

【答案】错

【解析】

活动力不强的动物也可以用样方法来调查数量。

【点拨】

调查种群数量有两种方法:

样方法:调查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注意 随机取样 ,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调查对象狭长形分布时用此方法)

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还可以用来调查种群的“迁徙路线”。

注意,取样器取样法调查的是 丰富度 ,不是种群密度。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考生物基础通关:种群


A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将维持基本稳定
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C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
DK值具有种的特异性,所以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

【考查方向】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

A项. 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衰老个体维持基本稳定,正确。

B项. 图中的c点增长率最大,但是环境阻力不是最小,错误。

C项. 通过镜检观察统计酵母菌数量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原因可能是取样时没有混匀等,但不是因为酵母菌个体死亡,错误。

D项. 不同生存条件,环境容纳量不同,错误。

文 | 杨连炯老师

搜索:shitijun009[长按可复制]

关注这号的人,考试成绩一般不会太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