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3+3科目改革,扩大学科选择权后的现..
政策原文:
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上海和浙江从2014年起,已经实行新高考改革,这两地的高考改革,都是贯彻落实国家的高考改革意见。但在具体的科目设计和考试设计上有所不同。上海的3加3,前面一个3是语数外三门,语文数学外语各150分,其中外语考两次,总分450分;后面一个3是学生从语数外三门之外的6门,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中选3门,6选3,文理自由搭配,有20种科目组合。上海的3门选考科目,每门总分70分,分合格考和等级考,其中合格部分为40分,等级部分为30分。选考科目等级考试安排在高中学习中进行,高二下学期安排地理、生物两门科目的等级考试,高三下学期,安排所有6门选考科目的等级考试,每一门选考科目的的等级考只有一次考试机会,考试成绩按学生的比例计等级,在高考录取时,再折合成分数,上海选考科目分11个等级,在折合为分数时,一个等级相当于3分。比如,A+折合为70分,A折合为67分。因此,上海的3加3总分是450 加上210分为660分。在高考录取中,按照660总分从高到低来对学生进行录取。同时,每所高校的专业在录取时,会提出报考科目要求,根据规定以及后来对高考改革方案的调整,在2019年高考之前,每所高校提出的科目要求,不得超过3门,考生只要满足一门即可报考,比如,某校物理专业提出物理或化学或生物科目要求,考生的选科中,只要有其中任何一门,都可以报考,从2020年高考起,高校提出的科目要求,增加了必须同时满足两门、必须满足三门的要求。

上海选考科目等级赋分办法
而浙江的3加3,和上海有所差别。前面一个3是语数外三门,每一门150分,总分450分,外语科目也可以考两次,选择最好一次成绩进入高考;而后一个3是7选3,与上海不同的是,浙江增加了一门技术,7选3,给学生35种组合。浙江的选考科目,每门100分,分合格考(学考)和等级考(选考),合格部分是40分,等级部分是60分,只有达到合格,等级(选考)部分才赋分。每门选考科目,浙江给学生提供了高二、高三各两次,总共4次考试机会,考生可从中选择两次参加,选择最好一次成绩记入高考。考试成绩也是按学生的比例,计等级,共21个等级,录取的时候折合成分数,每个等级相差三分。比如,A+100分,A97分。这3门加起来300分,加上前面的450,总分为750分。在高考录取时,会根据学生的3+3总分排序录取。同样,高校的专业也会提出科目组要求,根据规定以及后来对高考改革方案的调整,在2019年高考前,每所高校提出的科目要求,不得超过3门,考生只要满足一门即可报考。从2020年高考起,高校提出的科目要求,增加了必须同时满足两门、必须满足三门的要求。

浙江选考科目等级赋分办法
按照国家的整体部署,今后各省都会按照统一的改革要求,实行3加3的科目组合,前面一个3各地都一样,都是语数外3门,每门150分,数学不分文理科,外语考两次。而后面一个3,在科目设计(是7门还是 6门),分值设计(是100分,还是70分)、等级设计(是21个等级,还是15个、11个等级)、考试次数设计(是一次还是两次考试),各地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格局差不多,语数外是所有同学都要学的基础科目,且不再分文理科;而后面3门,每个同学可根据的兴趣、实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入高考总分的科目;高考录取主要看3+3的总分,填报志愿不再分文理科,而是根据高校专业提出的科目要求,进行报考。北京、山东的新高考都实行3+6选3,选考科目每门的分值为100分,高考总分750分。

《深度解读新高考》封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加3科目组合,给高中学习带来以下转变。
第一,从以前分文理科学习转变为选科学习。以前的高考,学生要进行文理科选择,二选一,而实行新高考之后,将变为选科学习。按照新高考的科目组合,上海6选3,有20种组合。浙江7选3,有35种组合。因此,学生的选择权大大增加,也要求学会选择。
第二,从一次集中考试变成分散考试。以前传统高考,3加文科综合,或3加理科综合,基本上集中在两天中全部考完。而新高考语数外三门是放在同一时间考,外语另外一次考安排在其他时间考,另外三门选考科目的考试,不放在和语数外统一的时间考,而是放在高二或者高三进行考试(浙江于2017年对选考考试安排进行调整,对于2017年入学、2020年高考的学生,选考全部调整到高三进行)。因此,高考从一次集中考试变成了分散高考,对学生的评价变得更加综合和动态。这也扩大了学生的考试选择权。
有了科目选择权和考试选择权,需要同学们在高一就要开始进行选科和考试规划。因为有的选考科目在高二就要进行考试,在高二就要考试的话,要求同学们在高一就选好科目,如果高一没选好,高二就很难去参加等级考试。另外,每个同学只能选择3门选考科目,因此,一旦确定好选考科目,就很难更改,这都要求同学们针对新高考的科目改革,进行合理的选科规划。
第三,从原来固定班级上课变为选课走班学习。要满足学生的科目选择权,高中学校就要实行选课走班教学。由于每个学生的选科组合不同,课表也就不同。当然,选课走班对高中学校的师资、课程、场地以及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现实中,有的学校由于缺乏师资、场地等条件,难以推进选课走班教学,而是采取“套餐制”选科方式,这就限定了学生的选择。这也是高考改革在我国部分省市暂缓的原因。按原来的部署,今年将有17个省市推进新高考改革,但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可能会有8到9个省市暂缓进行高考改革。这要求各地根据高考改革的要求,做好相应的师资、课程、场地建设的准备,同时,也要求学生重视培养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

在新高考之下,进行选科规划时,需要注意四大原则。
一是兴趣原则,学生应该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3门选考科目。以前只有选文还是选理,但6选3,给学生20种选择组合,7选3给学生35种组合。虽然有的学校由于师资有限,无法开齐所有的组合,但是,再少组合的学校也至少会提供五到六个组合选择,这给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科目的空间。学生和家长要利用好这一空间。
二是实力原则,即学生要结合高考升学,选择自己更具竞争实力的学科。由于选考科目考试,是以百分位计等级,因此,主要要看学生这一科目的相对实力,来进行选择。从目前浙江和上海的选考情况看,考生既要考虑自己那门学科在所有参考考生中取得更靠前的排位,又要关注参加哪一次考试可以避开“高手”,把选考、选科变为博弈。建议学生还是“以我为主”,从自己的学科实力出发,不要去揣测其他学生选科的情况,最多可参考本校学生的选择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三是政策原则,即学生要根据高考录取规则,进行选科和中学学习规划。新高考之下,高校专业录取会有具体科目组要求,按照规定,根据选考科目选择大学专业,相比之前的文理分科选择大学专业,扩大了学生的专业选择,但也要求学生在选择科目时,就要基本确定未来的升学目标(进何学校、何专业)。
具体而言,在浙江和上海实行新高考改革之初,高校专业提出的科目要求有四类,一是科目不限,即任何学科组都可以报考,二是3个科目要求,只要满足一门即可;三是两个科目要求,也只需要满足一门即可;四是提出一个科目要求,考生必须选有这一门才能报考这一专业。因此,科目不限的要求最松,3个科目组要求次之,1个科目组要求最严,考生必须在3门中选有这一门才能报考。
但这样的选科要求被认为门槛太低,导致了部分学生功利选科,尤其是放弃物理科目。虽然选择物理科目,能报考的大学、专业范围最广,但是,提出必须选一门物理才能报考的专业并不多,因此,不选物理也可以报考这些专业,加之选物理科目的高分学生较多,一些中低分学生,担心不能获得高等级就不愿意选择物理科目,而中低分学生不选物理,高分学生也担心选物理的学生少,自己无法获得高等级而放弃物理。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国家和试点省份关注。
2018年,教育部出台高校专业选科指引,与之前的高校专业选科要求相比,有三大变化,一是增加了必选一门物理科目要求的专业,大部分理工科专业要求必选一门物理;二是有的专业提出必须选两门科目的要求,比如物理化学,两门科目都必须选,才能报考;三是有的专业提出必须选三门科目的要求,比如物理化学生物,这三门科目都必须选,才能报考,这一要求是最严格的。这一调整,可以一定程度避免学生只考虑获得高等级,而不考虑大学学习的问题。

这要求所有学生在选科的时候,就要有初步的升学规划。
首先要考虑选科的覆盖度,比如说,选物理,可以满足多少学校、专业的要求;选化学,可以满足多少学校、专业的要求。根据统计,在浙江,考生选考物理可报考大约91%的专业,选化学达到83.5%,选生物达到68.8%,政治达到57.9%,历史达到62.8%,地理达到60.9%,技术达到70.6%。物理学科的覆盖面是最大的。但要注意,之前浙江和上海新高考的专业选科要求只说的是一个科目要求,即有的提出3个科目要求,只要满足一门即可,有的提出两个科目要求,也只需要满足一门即可,只有提出一个科目要求,考生才必须在选有这一门时才能报考这一专业,而调整之后,有的专业就不是只有满足一门就可报考,而需要同时满足两门、三门。考生必须准确了解学校的专业选科要求。
如果学生没有明确的专业选择,在选择学科时,为扩大今后的专业选择面,建议选择以下科目组合。一是文理搭配,两门文科科目加一门理科科目,或者两门理科科目加一门文科科目,二是如果在理科科目中,所有科目实力差不多,那可首选物理,在文科科目中,所有科目差不多,可首选历史。统计发现,在新高考中,考生不管怎么选,就是任意组合,都可以覆盖66%的专业。这比以前选文科理科,报考高校志愿,选择空间大大增加。而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还有34%的专业没办法报考的。因此,选择学科组合还是要谨慎。
四是长远发展原则。我国的学生,有的会把高考作为终极目标,认为只要考上大学,就实现了人生价值。这是十分短视的。高考只是人生成长的一个节点,进大学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成长环境,因此,中学的学习是要为未来大学的学习,以及今后的事业、职业发展做准备的。在选科时,还要考虑上大学后的学业发展。比如说,一个学校的物理专业提出物理或化学或生物的要求,那一名学生选化学、地理、政治,由于满足一门化学,他可以报考物理专业,并被录取,但进大学之后,他能跟上物理专业的课程学习吗?这是必须思考的。近年来,因为跟不上大学学习要求而被退学的,不在个别。因此,在选科时,就要分析未来大学专业的课程要求。
因此,选科至少要考虑四方面因素:一是本人的兴趣,对哪些学科感兴趣;二是自身的实力;三是大学的招生政策要求;四是今后的学业发展,要结合这几方面因素综合
吃透新高考:深度解读精华连载
恢复使用全国卷,究竟是怎么回事?

文理不分科:是培养素质还是增加负担
语文改革:真能做到思辨比分值重要吗?

-
上一篇:高中地理学科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