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历史

由何苦自编自导的励志纪实电影《最后的..

用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来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提高,还好,有清华北大的伙伴们编写的《疯狂600提分笔记》解读高考出题规律,答题技巧,应试技巧等。

很多人都说纪录片很好看,但是却又看不懂。那么,如何学会看懂一部纪录片呢?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写实的影片,一般可分为历史、人文地理、传记、生活等等。一部好的纪录片是由震撼的镜头、恰到好处的配乐等组成。读懂一部纪录片就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感悟世界、感悟人生。

何苦自编自导励志纪录片《最后的棒棒》,比《高三》更伤心


我也喜欢看纪录片,感觉很引人入胜。看了之后学到很多,给我的启迪也很多,今天给大家分享二部高分纪录片,一部是由周浩执导的纪录片《高三》,另一部是由何苦自编自导的励志纪实电影《最后的棒棒》,比《高三》更伤心,满分剧情却拍成最差效果。

何苦自编自导励志纪录片《最后的棒棒》,比《高三》更伤心


《高三》作为文艺作品它粗糙又略显混乱,不过很多高分应该是打给那难以忽视的真诚和观众自己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国情”两字有时候真能解释很多,当看到片尾那一串大学名称和“复读”字样很多人一定和我一样不只是扼腕叹息。影片的后半段一直在止不住地淌泪,5年了,不知那群孩子身在何方,是否安好?

何苦自编自导励志纪录片《最后的棒棒》,比《高三》更伤心


一直以为永远不会再想要回到那段日子,却在此时,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无比怀念起来。曾经也痛恨读书反感老师,漏夜翻墙通宵上网,恋爱抽烟扮演成熟。混蛋青春所有事情都体会了唯独没有好好念书。从来说着无悔那些放荡荒唐的岁月,竟然在许多年后经历无数失去太多的今夜,强烈地想要认真重来一次。

何苦自编自导励志纪录片《最后的棒棒》,比《高三》更伤心


就像是我曾经的故事记录了下来。一样的学校大门,一样的师资层次和教学物质条件。一样的老师风格。当最后出现学生们的归宿,有流泪的冲动。四年之前,我文科,我恋爱,我想走出那个山城,去遥望远方。想起自己的高三,历历在目。读过一模一样的教材,背过一样的内容,上过类似的早课,做过一样的广播体操,听过班主任激昂的讲话……,回过头来看,不觉得苦,反而觉得那种毫无保障、孤注一掷的豪迈,此生大约是再也没有了。

何苦自编自导励志纪录片《最后的棒棒》,比《高三》更伤心


与饱满的决心相悖的是,考生们动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刻骨铭心地学到了一整套过时的价值观,无论考好考坏,这种价值观才是耽误他们一辈子的东西。影片因为指涉到了这点,因此比一般的“青春纪实”更有立场,让人忽略了它也许只算得上是素材的堆砌。纪录片创作于制作,气氛压抑,制作粗糙,但评分很高,原因在于他是纪录片,绝对真实,同时中国高三题材电影少。

何苦自编自导励志纪录片《最后的棒棒》,比《高三》更伤心


对于纪录片《最后的棒棒》,导演一张正义脸,自恋地化身男主进入环境内部,编织剧情,左右现实,你真叫何苦呢!大家不瞎,知道这是三年前电视片重剪但口型还全程对不上,这也太侮辱纪录俩字了吧?凌驾纪录片的表达,就是侮辱这群劳工啊。真的是,无知无畏。

何苦自编自导励志纪录片《最后的棒棒》,比《高三》更伤心


各个棒棒间跳来跳去,到最后我都差点没分清老黄老杭。音乐莫名其妙乱配乱剪,把导演觉得孤独的悲情的一股脑倒进来。就当是转业干部导演又要当棒棒又要当包工头还要顾拍摄,乱不过来吧。结尾更是捶捶后背揉揉肩的春晚合家欢大合唱,直至厉害了我的国。

何苦自编自导励志纪录片《最后的棒棒》,比《高三》更伤心


作为纪录片类型的电影,摆拍痕迹明显了,遗憾,而且结尾实在太烂了。这是一部有温度的纪实电影,没有技术但是真挚感人。导演在自力巷43号和棒棒同一屋檐下,下苦力讨生活当了一年多棒棒,期间经历了十八梯拆迁等城市大事件,甚至露宿街头,这不是作秀,没有居高临下悲天悯人,不是仅仅停留在展现底层劳动人民生活艰辛层面,而是真正融入他们成为一个阶层的人,因此挖掘得特别深刻真实,人物个性太鲜明了。

何苦自编自导励志纪录片《最后的棒棒》,比《高三》更伤心


好素材碰上糟糕导演,大量的摆拍和后期配音严重降低了纪录片的真实感,导演过多的去干预甚至去设计拍摄内容,滥用音乐煽情令人伤心,视听语言停留在三十年前。没看过9.7分的剧版,可能重新剪辑确实带来一些瑕疵,不过可看性依然挺强的。每个时代都有被遗弃的一群人,支持有心的导演。导演何苦这个名字也很应景,何苦呢?应该是一种责任感吧。

何苦自编自导励志纪录片《最后的棒棒》,比《高三》更伤心


几乎所有人都很正能量,生硬但也很难说完全不真挚。拼死干活的老棒棒终于等到女儿还上房贷的一天,然后女婿立刻贷款买了辆好车,但女婿也不是好吃懒做,只是这个时代吧。和纪录片的高标准确实有差距,但真实的内容值得票钱,确实比《高三》更伤心。

猜你喜欢